close

有研究指出

小孩在4歲之前都會長的很可愛

因為那是他生存的工具,這樣大人才會照顧他

很可惜,這項能力並沒有延長到18歲

所以很多時候大人會忘記自己面對的不過是個孩子

因為下面的弟弟妹妹更小,所以我們覺得大的要幫忙照顧小的,要保護小的安全,要禮讓小的,要做小的楷模

當孩子剛會爬,剛會站,剛會走,說第一句話時我們給的絕對都是肯定,好像這是多了不起的事

但是當孩子稍微大了我們的反應卻越來越不一樣

開始責怪他怎麼這麼調皮跳上跳下的(之前還擔心怎麼不會站...)

開始抱怨他怎麼都不會幫忙真不貼心(之前都幫他做好因為他還小...)

開始失望他怎麼沒有拿滿分回來(之前光會數1-10就讓你high半天...)

當然我們不可能對孩子沒有期待,但是該停下來想想,這個期待是不是符合他的年紀他的發展

他如果不是個文靜的孩子,那我們就給他活動的空間和時間,發洩精力

而不是期待他可以像僧人一樣隨時入定

如果他不會幫忙,我們就用獎勵鼓勵他自己做和幫別人做

而不是期待他有了弟妹突然就會幫忙

如果他考試錯誤,我們跟他一起找出哪裏有問題,還需要練習什麼

而不是認為拿滿分就跟所有人都會長牙齒一樣理所當然

請記得要停下來看看你眼前的孩子

他不過是個5歲小孩,還以為世界上有聖誕老公公存在

即使他17歲了,也還是個在探索自己定位角色的懵懂青少年

人生歷練如我們也都有摔跤的時候

欣賞他們用自己的步調而有的成長與不同

你會發現他們還是像4歲以前一樣可愛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廖婉喻 的頭像
    廖婉喻

    廖婉喻心理師的小天地

    廖婉喻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